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&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">
園區是工作與生活的載體,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抓手,是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落腳點。
傳統園區的信息化偏重垂直、孤立的煙囪式子系統建設,數據不互通,業務難融合,長期面臨著服務體驗差、綜合安防弱、運營效率低、管理成本高、業務創新難等痛點。
11月3日在上海,華為聯合徐匯西岸傳媒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、華東空管局、海博物流、上實城開、張江高科、上海星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14家智慧園區相關方舉行了“HiCampus Cube思享會”活動,對智慧園區的目標、需求、痛點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進行了深入交流。
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副總裁、海量存儲領域總裁尚海峰指出:“園區的智能化是數字世界的基礎,同時也帶來數據量的快速增長,一個煤炭礦區一天產生600GB數據,一個中等園區每天產生的數據量達7TB。這些海量數據如何有效管理與應用是管理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。
為了幫助園區客戶實現體驗至簡、運營卓越、管理高效以及資產增值。華為在今年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,發布了HiCampus Cube智立方解決方案,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部署和智能的需求,支撐園區客戶快速創新。”
華為海量存儲總裁 尚海峰
徐匯西岸傳媒港開發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林少楠表示:“傳媒港主要是文化傳媒類的企業入駐為主要聚集區,有九個地塊5400個車位,針對商家、企業白領、訪客、園區運營方以及游客的每天的行為軌跡,設計不同的應用來支撐智能化業務。比如停車場景,我們通過支付停車無感通行、室內外通行導航、車位共享以及車位預約來實現停車管理的全面智能化。為了解決新能源充電樁的需求問題。我們通過智慧充電小車機器人來解決,用戶在APP上預約以后,機器人就可以自動抵達汽車所在的位置進行充電。此項目將被建設為AI賦能的智慧園區的標桿,在整個區或者上海是做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智慧園區擴展模式。同時,可以大幅提升效率,節省能源成本和人力成本。”
徐匯西岸傳媒港開發有限公司項目經理 林少楠
華為智慧園區業務部解決方案總監劉振華表示:“以行踐言,華為以自己的園區為試驗田,們從2017年2月開始,我們已經對全球18個華為辦公場所,超過430萬平米的辦公區域實現了智慧化。今年5月份,華為和埃森哲一起發布了《2020未來智慧園區白皮書》,在這個白皮書里面我們洞察未來園區應該有的樣子。同時,我們跟智標委一起做了《中國智慧園區標準化白皮書》,來指導我們的實施,這兩本報告將形成兩個系列,一個是系列是對未來業務場景的洞察和思考,另外一個系列是落在各種標準中指導我們園區的實踐。
當前,HiCampus Cube智立方基于超融合技術,集成存儲、計算、網絡、虛擬化以及園區數字平臺為一體,提供極簡部署和運維能力,能夠支持各類型的園區的業務需求,是行業園區智能化的利器。”
華為智慧園區業務部解決方案總監 劉振華
與會代表在會議中就智慧園區的業務需求、平臺的融合、生態的建設以及IT基礎設施的要求進行了深入討論,一致認為:當前智慧園區的規劃、建設和驗收都需要一套科學的標準來指導。在當前舊園區的改造場景中,如何解決IoT設備以及與現有系統的集成問題是尤其重要的。園區場景的業務需求分為普適的需求和特定的需求,比如IOC的能力以及公共安全就是普適的需求。而對于招商的需求、環境等需求又是某些園區的獨特要求。
華為HiCampus Cube智立方基于超融合技術,為智慧園區提供一站式IT基礎設施底座。HiCampus Cube智立方囊括硬件、虛擬化、沃土平臺以及應用軟件,提供園區所需要的1+7解決方案,比如IOC、綜合安防、便捷通行、設備管理、資產管理、能效管理、環境空間、辦公以及招商業務。HiCampus Cube智立方融合AI、IoT等ICT技術,提供云邊協同能力,支撐業務快速創新;支持產線預安裝開箱即用的極簡部署能力;以及集中運維達到IT基礎設施的高效運維。
當前,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已廣泛服務于政府、地產、教育、化工、物流等行業超過300家客戶,支撐客戶數字化轉型。同時,華為成立了智慧園區生態聯盟,已發展10大類400余家生態伙伴,聯合打造智慧園區場景化解決方案。華為將基于HiCampus Cube智立方解決方案,持續引入新技術和應用,推動園區智能化進程,賦予園區新生命,加速數字經濟快速發展。
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